「見證台灣民主」 李登輝:步伐堅定 認同台灣
2013-03-16
VIDEO
VIDEO
前總統李登輝今天出席台灣民主基金會成立十週年舉辦的首場「見證台灣民主」系列論壇,他說,十年來,基金會在王金平院長及所有成員的努力之下,有效運用了台灣民主發展的實踐成果,結合國際社會中,關心民主運動的學術界、智庫、國會、政黨與非政府組織,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與密切的協助網絡,使台灣民主發展與國際民主接軌,分享台灣的民主化經驗,為全球民主化作出貢獻。
李登輝分享他過去在推動台灣民主化的些許心路歷程,並對台灣未來民主發展,提出一些建議。他說,回顧台灣轉型過程,雖是革命性的,但這是在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的基礎上逐步完成,所以被稱為「寧靜革命」。「寧靜革命」大致是沿著政治民主化、務實外交、開展兩岸關係及經濟升級四大方向前進。在民主化的過程中,執政黨傾聽人民的心聲,尊重主流民意的意志,成為推動改革的主力。當時,在野黨也主張改革,所以朝野兩黨雖然存有競爭關係,但在改革方面往往並肩合作。經過銳意改革,威權統治逐漸解體,民主之路蔚為康莊大道,至於一九四○年代所形成的族群矛盾,也在民主化的調和下逐漸溶解。
李登輝回憶,當年蔣經國先生有二句話他今天特別要提出來,當時他當副總統,蔣經國要他去找台灣人大老來總統府見面,蔣經國講了一句話,他說『我是台灣人』,之後他在另一個場合也講了一句話『以後中華民國的總統不必要蔣家人接』。李登輝認為,這二句話把整個中國五千年皇帝為中心的政治制度打破,思維中心的中國人思想在這裡已經脫離『私』的觀念,變成『公』的立場,這是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這樣講的人。
李登輝提到,過年期間他看了『三國』影集,裡面有一段是曹操要過世時講的一句話,『過去很多人認為我是錯,現在也有人認為我是錯,將來可能也有人會認為我是錯,不過,我是就是我』,李登輝認為,這句話就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下來的『私心』,以『我』為中心。他說,這句話讓他深深感覺到整個中國五千年歷史,以皇帝為中心思想就是『我』、『私』,沒有『公』的立場。
李登輝認為,就台灣而言,台灣要邁向完全民主國家,應先徹底解決者仍在於國家認同的分歧。各種調查資料顯示,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民自認為是「台灣人」,或不否認自己是「台灣人」,這是台灣社會在民主中融合的寫照。他也認為,台灣未來民主的發展,若要朝向進一步的深化,首要之務則是強化人民對台灣的認同。二○○○年總統大選,台灣出現首次的政黨輪替執政,不過,當時勝選的民進黨,在國會面臨「朝小野大」的困境,政策常受杯葛,導致朝野惡鬥,並重燃族群矛盾之火。令人遺憾的是,族群矛盾在新的政治生態之下,加上中國的統戰分化,惡化為國家認同的衝突。為此,他提出了以民主精神超越內部矛盾的「新時代台灣人」論述。
李登輝說,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,五十年前的台灣人民,五十年後的台灣人民,之間起了截然不同的「質變」。過去,因為教育的因素,許多台灣人民不由自主地自認是「中國人」,現在,越來越多人覺悟到,那根本是不符歷史與現實的虛構。實際上,二十世紀最後十餘年的民主改革過程中,我們也經常追問自己:我是誰?我們是誰?杭廷頓教授的新書「WHO ARE WE」也提到,目前許多國家都面臨認同的問題,雖然其形式與內容各有差異,台灣則正處於國家認同的崩解與重構 (dis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)。
李登輝表示,台灣還只是一個年輕的國家,我們一步一腳印發展而成的民主政治,務必進一步加以鞏固。歷史已經向「新時代台灣人」提出課題,要求我們秉持先人的理想,以民主時代的新思維,建造一個公平正義的民主社會、和諧美麗的自由國家。雖然,台灣民主鞏固面臨挑戰,但我仍要樂觀地預測,台灣民主的威脅並不是致命的,只要我們對民主價值沒有失去信心,只要我們的民主運作不脫離常軌,只要我們的法治秩序有效健全起來,二千三百萬人終將把認同台灣視為理所當然。屆時,民主台灣將以更堅定的步伐,走向正常化國家的目標,最後成為一個完全的民主國家。
李登輝也認為,台灣未來民主發展是否能具體落實,與是否有一位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,也是息息相關的。在任何的組織中,決定團體成敗命運最重要因素,就是引領這個組織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。領導者的堅持、意志力,以及堅守生命共同體的理念,才能讓台灣民主的深化有所期待;同時,領導者要有一顆從公的心,公而不私、不以個人、政黨或組織少數人利益為考量的帶領。
他說,目前,台灣需要的領導者,除了必需堅持台灣主體性外,也必需具有堅定的民主信念。領導人有卓越的領導力是非常重要的,優秀的領導者才能為民眾創造更多的幸福。台灣在經歷兩次的政黨輪替之後,相信人民以後在選擇領導者時,一定會有更成熟的判斷,讓台灣民主更深化,具體落實民主的真諦。期望大家所共同努力催生出的民主台灣,終能走向實質民主、深化國家認同的美麗國度。
更多照片,請點擊上圖,連結至 活動相簿
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